從“口碑營銷”到“堅決不降價”,蔚來憑什么這么牛?
2021-03-11
歐米智能
從“產品定位”到“口碑營銷”再到“堅決不降價”,蔚來今天的發展路線和當時的魅族非常相似。
圖片來自網絡
在過去的100年里,一些公司一直很幸運,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技術革命的尖端。
蔚來和魅族就是這樣。雖然它們看起來像兩個不相關的名詞,但它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:兩人(曾經)都站在各自時代的潮流頂端,催化著新物種的誕生和成長,都有著近乎偏執的“感情”追求。
回頭看看現在的時間節點。蔚來真的很像當年的魅族。不知怎么的,挺微妙的。
早在2009年,魅族就發布了首款產品M8,售價2380元,樹立了“小而美”的高端品牌風格。
事實上,魅族之前從未涉足過手機市場。但隨著對終極產品的追求,魅族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個隨身聽品牌,其MP3/MP4產品也出口海外。
圖片來自網絡
得益于魅族自身的品牌效應、開創性的設計、卓越的品質以及國人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手機的期待,M8一炮走紅。
這款產品剛發布的時候,幾乎每家魅族店都排著長隊想早點買——這樣盛大的場合只有蘋果的iPhone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才能看到。
《迷人的朋友》對M8的熱情和《果粉》對iPhone的熱情沒什么區別。
就連雷軍當時也對M8贊不絕口,在創立小米之前多次去魅族學習張煌(魅族創始人)。
更重要的是,魅族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:主要通過網絡社區和口碑營銷銷售手機;為了保護用戶體驗,魅族還將軟件行業的“公測”概念引入手機行業。社區做的不錯,積累了一批忠實用戶。
時過境遷的今天,輝煌的智能車世界里也有一個魅族。蔚來無疑是第一個來到中國智能汽車新世界的先鋒,也是中國新車領域的頭號玩家。
圖片來自網絡
蔚來和魅族一樣,成立之初就瞄準高端市場。除此之外,其今年1月發布的車型(ES8/ES6/EC6)和轎車(ET7)中至少有三款具備“高端車”應有的價格。
而且自誕生之日起,卓越的用戶體驗就被塑造在蔚來的企業文化中,包括但不限于通過換電模式、隨叫隨到的車輛故障、移動充電車等方式解決用戶的用車焦慮。
與此同時,蔚來非常重視網絡社區的創建,甚至將其納入2018年蔚來IPO的招股書。這些產品本身之外的投資開始回饋蔚來。
據媒體報道,目前蔚來APP的日常生活穩定在20萬左右,近一半不是蔚來車主、聯名車主或存款車主,而是根本沒買過車的粉絲。基于老用戶的口碑效應也逐漸發揮出來,融入到銷售數據中——蔚來透露,疫情期間,蔚來69%的訂單都是老用戶推薦的。
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,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,注重口碑營銷,蔚來的打法類似當年的魅族。
在黑暗中,處于不同技術浪潮中的兩家公司微妙地聯系在一起。蔚來和魅族一樣,做了太多同行都沒想到的嘗試。
另一方面,他們可能面臨同樣的困境:是否降價,還是品牌戰略。從特斯拉開始玩降價戰術開始,李斌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回應外界:不要在電動車領域做大眾,蔚來是標桿BBA(油車);蔚來并不是通過專注于降價來實現規模提升的...
事實上,蔚來有信心“不降價”——它基本上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,平均售價接近40萬左右,與BBA持平。同時,發售的三款車型市場表現都還不錯,交付量也不錯。
差異化品牌戰略給蔚來帶來了一些好處,但并不意味著歲月會平靜。
一方面,越來越多的后來者加入高端市場的競爭;另一方面,在較低的價格區間,市場份額不斷被分割。
在蔚來之前,魅族也面臨過類似的問題。
2010年,走性價比極致、產量快捷路線的擋箭牌小米誕生了,并以“互聯網手機”的定位迅速橫掃市場。
圖片來自網絡
與此同時,小米開始在不放棄低端智能手機的情況下布局高端市場。隨著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,小米模式成為很多手機廠商渴望學習的對象。
立志“小而美”的魅族也開始尋求改變,推出了低價位的魅藍系列,并在2016年舉行了11場發布會,發布了14款手機。
憑借這種近乎瘋狂的海上戰術,魅族在2016年售出了2200萬臺。但魅族也犯了一個戰略錯誤——產品同質化,不僅縮小了利潤空間,還導致了用戶流失。
業內普遍認為“魅族的錯誤是跟風,跟小米爭性價比。”
綜上所述,無論是智能汽車還是智能手機,創新者的出現給行業帶來了活力,也為植根于硬件的老式企業敲響了警鐘。
圖片來自網絡
除了以上,蔚來和魅族的發展路徑確實有微妙而有趣的相似之處,但這并不意味著蔚來和魅族會走到同一個終點。畢竟任何公司都是機會的總和。
即使是完全相同的“玩法”,兩個公司也會衍生出兩個不同的故事。
更何況蔚來和魅族是兩個不同技術浪潮中的公司;汽車和手機的發展不能劃等號。
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世界里,很多人都很期待,運氣好的蔚來,最終會寫出怎樣的故事。



首頁
智能手表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需求
你可能也喜歡

